产城
    主页 > 期刊导读 >

浅谈藏语翻译产业的标准化建设

一、藏言翻译史

藏族的翻译历史主要以佛经翻译为主,藏族的翻译历史主要由早期翻译、松赞干布至甘丹颇章时期翻译、新中国成立以后的翻译这三个方面。藏文翻译的历史,包括从七世纪创制藏文时起到现在为止,且翻译历史以佛经翻译为主,佛经翻译的历史可以追溯到公园7世纪。

佛经的翻译历史主要包括,吐蕃王朝早期吞米桑布扎为主的佛经翻译、中期九大译师为主的佛经翻译和晚期三大目录的编订、吐蕃高僧桂·法成的佛经翻译活动;藏传佛教后弘期的佛经翻译,后弘期主要包括分裂割据时期四大译师为主的佛经翻译活动,以及萨迦、帕竹、甘丹颇章等三个政权时期在佛经的翻译。佛经翻译为推动藏族文化发展方面所具有的重要意义。新中国成立后藏族的翻译范围领域不断扩展范围也不断增广,对政治、经济、文化、科技等领域的发展发挥了一定的作用,然而21世纪在这个世界百家争鸣百花齐放的快速发展时代,藏族的翻译止步不前,其产业化的发展步伐更是举步维艰。

二、当代国内外翻译产业的发展及藏语翻译产业的现状

中外文化的交流与合作都离不开翻译工作,翻译理应成为文化产业的一个组成部分。在国内外,对于翻译产业的概念及范围,都已经有一个一个比较明确、一致的标准。而在广大藏区对于翻译产业化的认识可以说处于认识模糊的近视时代。

在全球经济一体化的时代,尤其随着国际国内市场交流与融合步伐的加快,中国翻译市场正以前所未有的速度迅猛发展。据有关部门统计,我国有各种经济成分组成的翻译公司近3000家。2003年全球年翻译产值超过130亿美元,亚太地区占30%,中国大陆市场约为127亿元人民币。2005年世界翻译市场的规模达到227亿美元,中国大陆翻译市场规模为210亿元人民币。

相对与国内外翻译产业的飞速发展步伐,而在广大藏区翻译产业依然处于冷门阶段。其主要特征表现为:

1、翻译技术含量低、业务范围狭窄。

2、小公司多、大公司少、有技术含量的大公司更少。

3、专职译员少、职业意识不强。

4、译文质量水平不高且不稳定。

5、创新意识不强、组织结构单一。

三、促进藏语翻译产业的标准化建设。

促进藏语翻译产业的标准化建设首先要建设一批翻译专业人员,而建设一批翻译专业人员则应根据国家职业资格证书制度,进行开放式、面向社会、面向公众的翻译专业考试并科学、客观、公正地评价翻译专业人员的水平和能力,从而为规范化的翻译市场提供高质量的服务,使得翻译产业化的发展向着更加标准化的方向发展。其次促进翻译产业的标准化建设必须提高译文的质量,译文的质量直接影响产业化的发展步伐。因此为了确保接受服务的客户都能得到符合要求的译文产品,对翻译服务单位设立必要的技术门槛和规范译文质量势在必行,译文的质量主要由译者的技术含量决定,因此译者必须具备娴熟的语言驾驭能力,超凡的专业知识结构、丰富的翻译工作经历。再者我们还可以成立译协翻译服务委员会等形式的各种翻译经营管理委员会,从而优化人力资源,推进规范化经营和管理,制定一系列标准、规范,以期在技术法规的层面上规范翻译服务行为。

四、翻译产业商业化模式的建设

目前在广大藏区正式成立的标准化翻译公司寥寥无几,而成立着的有些公司其组织模式单一、内部执行模式之后、员工业务素质不高,翻译产业的标准化建设必须加强翻译公司的管理模式。而在广大藏区翻译翻译公司的标准化建设则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努力。

1、注重翻译公司的软硬件建设,建成一批有技术含量与执行力的翻译公司。

2、翻译公司以人为本,加强职工培训,全面提高公司的技术含量。

3、创新领导模式,充分提高业务与组织能力。

五、结语

面对当下藏语翻译产业发展的窘境促进其标准化建设迫在眉睫,标准化的翻译产业对于促进藏区的经济发展、政治文明等各项事业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因此我们应该发挥藏区社会各界作用不予余力的促进翻译产业的标准化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