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城
    主页 > 综合新闻 >

专访华为云业务总裁郑叶来:数字化转型是产业

“通过600多个项目实践,我们发现已经有30%的项目进入企业核心生产系统,人工智能正在加速进入行业核心业务系统,AI正由‘人工'智能走向真正的人工智能。”11月24日,在世界互联网大会人工智能论坛上,华为公司副总裁、华为云计算技术有限公司董事长郑叶来在演讲中透露,经过测算,AI进入企业核心生产系统会带来超过18%的盈利和效率提升。

论坛同期,郑叶来在接受新京报贝壳财经记者专访时表示,通过推动各行业企业“上云用数赋智”的数字化转型,促进产业经济稳定和高质量发展,是破解当前难题的关键举措。新一代人工智能将把知识驱动和数据驱动结合起来,通过同时利用知识、数据、算法和算力等四个要素,构造更强大的“四位一体”AI。

郑叶来强调,站在政企智能化升级的重要关口,华为云的目标是要构建智能世界的“黑土地”,通过技术创新助力政企行业伙伴轻松跨越技术鸿沟,帮助政企客户更好地聚焦在业务创新上。

疫情进一步放大政企上云紧迫性,华为云受国际环境变化影响较小

新京报贝壳财经:十四五规划建议提出,要推动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等同各产业深度融合,推动先进制造业集群发展,云计算在赋能千行百业中能起到什么作用?

郑叶来:今年突如其来的疫情,给生产生活方式带来了十分巨大的变化,更进一步放大了政企上云的紧迫性。因此,通过推动各行业企业“上云用数赋智”的数字化转型,促进产业经济稳定和高质量发展,是破解当前难题的关键举措。

在此背景下,华为云在“赋能应用、使能数据、加速AI落地”三个方面也做了进一步的技术创新,提高行业数字化高效创新能力,使能数据治理和运营,释放海量数据价值,推动跨行业的可信数据融合和协同,通过为政企提供完整的云数智融合服务,进一步加速政企智能化升级。

新京报贝壳财经:现在华为整体上处于非常特殊的时期,华为云的业务有没有受到什么影响?

郑叶来:从华为来讲,我们知道,云本身是一个软件为主的产品,云的软件就是我们自己一个个代码敲出来的。云本质是一个软件产品,不是硬件产品,当然硬件强会发挥更好的性能。

从这个角度讲,华为云受到的影响相对较小。我们一直讲多样性算力,既是客户选择的结果,也是技术发展的选择。原来做服务器做存储的时候,那是一个一体机,是一个盒子,需要追求极致的性价比,拼命追求制程。到云的时候我们发现,云的前端服务化,就实现了算力的重新定位。因为服务的对象不关心后面用的是什么制程,感受到的只是服务。云的本质练的是什么?练的是团队软件能力。从这个角度来讲,我们未来应对更加复杂的外部环境,更重要的是把软件能力踏踏实实打造好,真正体现出架构的能力。

新一代AI将结合知识驱动和数据驱动,混合云要实现真正的云化服务

新京报贝壳财经:展望未来,人工智能技术演进迭代的趋势是什么?

郑叶来:AI在发展过程中,经历了知识驱动和数据驱动两个阶段。知识驱动的人工智能包括知识、算法、算力三要素,数据驱动的人工智能包括数据、算法、算力三要素,两者都有一定的局限性,很难深入行业生产系统,解决行业的实际问题。

新一代人工智能则是要把知识驱动和数据驱动结合起来,通过同时利用知识、数据、算法和算力四个要素,构造更强大的“四位一体”AI。由“三体”走向“四体”,这是AI未来发展的必然方向。

知识驱动和数据驱动结合的难点在行业知识和AI的结合。知识计算是解决行业知识与AI结合的一条全新而且有效的路径。知识计算帮助行业知识与AI技术相结合,并赋能到机器和人,使得机器控制更精准,产品生产成本更低廉,辅助人高效分析和决策,释放行业专家的精力,集中关注业务创新。

新京报贝壳财经:很多云计算厂商都在强调混合云,华为如何看待混合云这个新趋势面临的机遇与挑战?

郑叶来:做混合云最难的地方有两点:一是视角。混合云不是公有云+私有云,这不叫混合云。要站在使用者的角度来看解决方案是什么,使用者的角度不关注你用的是什么技术,但要的是一致的体验、一致的架构和一致的服务能不能做到。

第二是真正要实现云化的服务,而不是传统的服务。今天我们讲企业数字化、进入智能时代,政企就需要AI、区块链、IoT、大数据等新技术。这种情况下技术更新迭代非常快。如果再像以前一样一年交付一个版本、两个版本,就根本玩不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