陆海新通道背景下甘肃及西部产业经济融合发展
在过去的几十年中,中国经济在世界经济舞台上由一个小角色,迅速发展成为在某些领域处于领先的经济大国。其发展速度令世界咋舌,但是东西部地区发展差距加大,影响着中国经济高质量的发展。中国政府在此问题上,实事求是、鼓励创新、示范引领,使地区间经济实现高质量发展取得了不小成绩,尤其是《西部陆海新通道总体规划》的推出,对西部经济的发展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甘肃作为新通道发展中关键节点之一,曾是古历史丝绸之路的重要交通通道,探索这条跨国、跨省、跨行业的物流贸易大通道建设,使甘肃与西部产业经济融合发展,对于进一步推动“西部大开发”战略具有深远的意义。
一、相关研究综述
改革开放40年多来,中国经济持续快速发展成为世界经济增长的奇迹,从1978年改革开放时的3678亿元人民币的生产总值,飞速发展到2019年国内生产总值高达99.09万亿元人民币。如此惊人的发展速度离不开我国政府的正确引领,在遵循经济发展其自身规律的同时不断调整产业结构,发挥市场作用,扫除人为障碍,适应生产力发展要求,不断创新,融合发展,实现贸易畅通、百业兴旺。从中国经济发展时间轴上来看,中国经济发展取得了巨大成绩,但从更深层次上来看,还存在着许多问题。比如,我国东西部地区经济发展不平衡不充分问题严重,区域发展不平衡问题长期得不到改善,进一步造成生产要素向发达地区集中,导致发达地区生产要素过剩,而欠发达地区尤其是西北地区刚好相反,易产生马太效应,使两极分化严重,制约了我国经济持续快速发展的进程,更不利于加快城市化发展、消除二元经济结构。为此,国家做出了很多努力,尤其西部陆海新通道总体规划的提出,加快推动了西部大开发建设,为缩小东西部经济发展不平衡不充分等问题做出了实际性的贡献。2015年11月,中新第三个政府合作项目——中新(重庆)战略性互联互通示范项目的正式启动,2017年2月,项目首次以“中新互联互通南向通道”名称启用(简称“南向通道”),是在中国和新加坡战略性互联互通示范项目框架下,以重庆为运营中心,以广西、贵州、甘肃为关键节点,有机衔接“一带一路”的国际陆海贸易新通道,主要在于加强中国西部和东南亚之间的联系。2018年11月12日,更名为“国际陆海贸易新通道”(简称“陆海新通道”),此次更名意味着中国中央对通道建设的参与度不断提高。2019年8月国家发展改革委根据《国务院关于西部陆海新通道总体规划的批复》(国函〔2019〕67号)印发了《西部陆海新通道总体规划》的通知,进一步对西部各省市互联互通的发展做出了指导。
二、陆海新通道下甘肃及西部产业融合发展的建设定位及发展瓶颈
1.陆海新通道甘肃及西部产业融合发展的建设定位
西部陆海新通道在区域协调发展格局中具有重要的战略地位。它位于我国西部地区腹地,协同衔接长江经济带,南连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北接丝绸之路经济带,堪称中国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共同合作的标杆项目。南向通道使黄河流域的甘肃作为一个重要的省份,也在积极发挥大通道优势,构建大开放格局,推进南向通道建设。
近年来,随着“一带一路”倡议的提出和实施,甘肃成为中国向西开放的黄金地段,成为连接各个区域板块、构建联动开放格局的重要枢纽,迎来了融入国际合作、实现自身振兴的重大契机。甘肃与广西、重庆、贵州联手推进中国新加坡互联互通项目南向通道建设,实现了我国西南与西北、中亚与东南亚的联通。国家《中欧班列建设发展规划(2016-2020年)》已将兰州列入内陆主要铁路枢纽节点和主要货源地节点,由此形成大量商流、物流、信息流、人才流等这一重要通道的贯通,使甘肃在“大通道”建设中优势更加凸显。在第二十四届中国兰州投资贸易洽谈会高端论坛上,甘肃省委书记表示,甘肃已经形成东进西出、南来北往,陆海联运的交通大格局,必将带来各种生产要素以及产品的迅速流通形成的商气。甘肃国际陆港建设,兰州新区贸易服务中枢建设,木材、汽车进口分拨中心建设,兰州新区中川北站进口粮食制定口岸建设等,各种参与南向通道建设进展措施,不断推动甘肃形成陆海内外联动、东西双向互济的开放大格局。
2.陆海新通道下甘肃及西部产业融合发展的瓶颈
(1)行政壁垒与地区分割依然存在,妨碍大融合发展。由于经济发展中各地区间存在资源利用问题,导致行政壁垒和地区分割仍然存在。虽然从中央政府层面上看,各地区之间没有关税而且执行统一的贸易政策、财政政策、货币政策,但实际上,各地区间的行政壁垒和地区分割依然存在,比如各自为政的地方保护、用工时偏向本地户口、偏向本地区的一些优惠政策等,严重制约西部陆海新通道经济发展中深度融合的速度和质量,制约西部大开发战略的实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