贾康:房地产业还会是中国经济的支柱产业
来源: 新京报
近期,房地产市场的种种现象引发公众热议。
从国家统计局最新公布的价格数据看,调控政策之下,8月新房、二手房市场热度均有所下滑,尤其二手房热度下降更为明显。在政策层面,出现了限涨令和限跌令并存的现象。从房企表现看,房企债务风险问题引发热议。透过种种现象,如何全面把握和看待当前的房地产市场?围绕这一话题,新京报采访了华夏新供给经济学研究院院长贾康。
在贾康看来,在中国房地产市场早已出现明显分化的情况下,不要太在意70城房价综合统计的变动情况。“中国的工业化和城镇化还有相当可观的空间,唱衰房地产业的观点没有道理,房地产一定还会是中国经济的支柱产业。”
贾康还对地方政府出台的限涨令与限跌令提出批评,他认为,继续一味用非市场化手段管控房地产市场,不但治标不治本,还会进一步积累矛盾。
对于近期的房企债务风险,贾康认为,当前房地产企业的风险总体可控,但政府也要高度重视房企风险,尤其要防止房地产企业的风险向其他一些产业的扩散,高度警惕出现多米诺骨牌效应。
从长远来看,在共同富裕目标之下,房地产要解决哪些问题?贾康认为,要从两方面解决当前房地产市场的结构性问题:一方面,特别要增加低端的保障房方面的供给,解决买不起完全产权房这部分人群的住房问题。另一方面,进行房地产税方面的制度建设。“要争取尽快启动房地产税方面的立法,房地产税立法的一系列程序可能需要一个相当长的过程,可以考虑在扩大房地产税试点范围方面做一些制度创新。比如,可以在深圳、海南、浙江进行房地产税的扩大试点。”贾康说。
谈市场走势:
“唱衰房地产业没有道理 房地产还会是中国经济的支柱产业”
新京报:从国家统计局最新公布的8月数据看,如何看待当前的房地产市场?
贾康:近年来,一个地方辖区内的房价涨跌成了判断一个地方政府调控是否有力的背景板,这也反映了管理部门和地方政府的思维惯性——当房价上涨得到了一定的遏制,地方政府会以此表示积极贯彻中央提出的房地产调控方针,也很容易由管理部门认定为“房住不炒”的体现,都当成了工作上的成绩。而当房价上涨得比较多的时候,就会被认为一个地方政府调控不力的表现。但是实际上,在中国房地产市场早已出现明显分化的情况下,我认为不要太在意70城房价综合统计的变动情况,而是要关心具体城市、具体房屋类型的有关数据。
在现实生活中,即使关注具体城市的房屋成交价格,也要考虑到当前调控带来的部分市场扭曲这一因素的存在,这可能会使得当前的市场有一定的“水分”。比如,深圳采用指导价、参考价(实为指令价)等行政手段拼命打压房价、限制交易,这实际上会掩盖市场真实的供需对比情况。为了完成交易,购房者和卖房人之间可能会去签订一个补充协议。比如说,在行政手段之下,房屋价格被人为压低,卖房人可能提出购房人以高价购买房子中的艺术品、家具等东西,补充被压低的那部分价格。否则,卖房人不愿意按照官方压低的价格出卖自己的房子。这些情况是不反映在官方的统计之中的,这就导致官方公布的数据并不能完全反映真实的市场成交价格和本应形成的交易数量。
新京报:关于房地产行业未来一段时间的走势和政策取向,你的判断是怎么样的?
贾康:中国的工业化和城镇化还有相当可观的空间,尤其是城镇化高速发展期应还有约20个百分点的增长空间,因为全国14亿人中还有一大半的人没有取得城市户籍,无水分的真实城镇化水平反映在户籍人口城镇化指标上仅为44%出头,这是中国经济的一个基本情况。因此,一些唱衰房地产业的观点是没有道理的,房地产在可以预见的很长一段历史时期内,一定还会是中国经济的支柱产业。当然,当前房地产业的调整也是极有必要的,房地产业总体而言从黄金时代已转为白银时代,以后还会转向更为沉稳的黑铁时代,但最关键的,一定是具体分析冰火两重天格局下特定城市、特定地段的情况。
关于未来的政策取向,对应于中国的房地产市场格局的冰火两重天,也不能一概而论。因此,未来的政策应会延续一城一策的取向。
谈限跌令与限涨令:
“一味用非市场化手段管控房地产市场治标不治本”
新京报:在近一两个月,多个城市发布了“限跌令”。而与此同时,也有城市发布了“限涨令”。如何看待“限跌令”和“限涨令”并存的现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