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城
    主页 > 期刊导读 >

农村中年居民养老观念对养老方式影响因素研究

1 引 言

2000年,中国65岁以上老年人口达到8811万人,占人口总数的6.96%,已经接近老龄化国际标准的7%,此后中国的人口老龄化进程明显加快。截至 2015年底,我国 65岁以上老人人口达到万人,占总人口比例已经达到 10.5%。目前,中国已经成为世界上老龄人口最多,老龄化速度最快的国家。而与发达国家城市人口老龄化水平一般高于农村相反,中国农村人口老龄化高于城市人口,且农村人口老龄化的程度与城市相比,速度更快、程度更深。2012 年全国 65岁及以上老年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为 9.39%,城镇 65 岁及以上老年人城镇总人口的比重达到8.14%,而农村 65 岁及以上老年人口占农村总人口的比重高达 10.60%,超过全国 1.21% 和城镇2.46%,这表明人口老龄化已经出现城乡倒置的局面(刘华军和刘传明,2016[1])。

伴随着中国人口老龄化进程的推进,在社会家庭小型化、人口深度老龄化、老年人口抚养比增大、老龄人口高龄化、高龄人口空巢化的严峻形势下,养老问题成为当代中国急需解决社会热点问题。2011年,国务院办公厅公布《社会养老服务体系建设规划(2011—2015年)》[2],明确指出要发展多元化社会化养老服务来缓解日益严重的人口老龄化问题。同年,国务院颁布了《中国老龄事业发展“十二五”规划》强调要提升社会养老保障和养老服务供给水平。党的十八届三中把应对人口老龄化写入党的纲领性文件,提出要“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加快建立社会养老服务体系和发展老年服务产业”。

中国农村家庭结构核心化与传统的家庭养老功能不断被削弱,农村中年农民的养老观念已经发生了变化,并随之对养老方式产生影响。当前农村的中年居民是计生政策下的第一批核心家庭的准老年人群,其未来的养老问题将面临更为严重的养老资源不足问题。社会化养老服务体系的建设是应对我国农村人口老龄化的重要手段,社会化养老服务体系的建设不仅需要立足宏观层面考虑社会养老体系建设的基本构架、运行条件、政策支持等内容,更应该以满足当前老年人养老服务需求作为最终的建设目标。同时,社会提供和推进哪一种养老方式,以及老年人及家庭选择什么养老方式,不仅应与传统文化、社会、经济发展向适应,更要随着农村居民的养老观念的变化而调整,需要提前布局,推动积极老龄化。

在农村人口老龄化日益严峻的现实背景下,当前农村中年农民的养老观念的现状与构成要素是什么?农村中年居民的养老观念对其养老方式的选择会产生什么影响机制?对这些问题的回答,有助于了解即将步入老龄化群体的农村中年居民对自己未来养老的选择,对于政府提前布局社会化养老服务体系以应对农民多元化的养老服务需求具有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本研究借鉴了前人对养老观念的分析维度,在了解农村中年居民的养老观念和养老需求的基础上,设计并发放自编问卷,运用有序Logistic回归等社会统计分析方法对问卷的调查数据进行分析,研究农村中年居民的养老观念对养老方式选择意愿的影响。最后,提出推进社会化养老服务体系的改进建议,以应对农村中年居民逐步老龄化的养老问题。

2 文献综述

2.1 养老观念研究综述

(1)养老观念的内涵与维度。从对现有关于养老观念的研究发现,学者们对养老观念的概念没有形成统一的认识。张苗苗(2014)[3]认为养老观念是老年人根据其客观因素对自己的老年生活的构思和看法;周淋(2011)[4]将养老观念定义为老年人对自身养老问题的看法及态度,具体包括了老年人对养老保障问题的理解及认识和老年人的养老的依赖性和独立性问题。钟涨宝和聂建亮(2014)[5]通过对其自编问卷数据进行探索性因子分析,将农民的养老观念分为机构养老观念、精神养老观念、社会贡献观念、社会养老观念、家庭养老观念和社会养老保险收益状况评价共六个因子;金英爱等(2013)[6]在研究养老观念与养老压力的关系中,认为养老观念由对子女对父母机构养老的态度、赡养动机和家庭价值观研究三方面的构成。

(2)养老观念的变化研究。朱海龙和欧阳盼(2015)[7]研究发现中国人的总体养老观念也出现了一些新的重大变迁:子代养老内涵发生变化,“独立养老”观念逐渐形成,日渐注重精神养老。Aboderin (2014)[8]用现代化理论解释养老观念变化和家庭养老功能弱化的原因。在现代化社会里,工业化推动新兴技术快速发展,城市化推动核心家庭的形成和家庭分割,青年群体的教育水平高于老年群体,三方面导致老年人的社会地位和家庭地位下降。另一方面,社会的发展导致家庭主义的弱化和个人主义的发展。各种因素的相互作用导致了家庭养老观念的弱化。Wah (2007)[9]基于儒家道德传统中的中国人尊严概念,研究在长期护理情况下的老年人养老观念的改变,并认为老年人在接受长期护理的过程中养老依赖性将逐渐增强,同时老人的自主性被消弱。葛剑雄(2009)[10]通过观察出上海市低生育率的现状,认为上海市居民的养儿防老观念已发生转变。于长永(2011)[11]通过实证分析发现,农民的“养儿防老”观念仍然是其养老观念的重要已发生显著变化,且这一变化表现出明显的城乡差异。